无名商贸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我再也不敢逼孩子学习了!”

2022-01-04| 发布者: 无名商贸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今天这个话题,从一段视频说起——在网上,有个博主发起了“体验一百种人生”的活动...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今天这个话题,从一段视频说起——

在网上,有个博主发起了“体验一百种人生”的活动,其中一期是体验高三生活。

高三学生每天都是如何度过的?

踏入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眼高考倒计时,然后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松懈。

“俩眼一睁,开始竞争”说的就是这群孩子们。

此时天还没亮,整个高三教学楼已经是灯火通明。

他们已经开始早读了。

没错,并不充裕的睡眠时间,让这群孩子们不得不和昏昏欲睡做对抗。

困了就大声朗读,实在坚持不住就站起来读。

高三学生,紧张的学业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时间,大课间跑操成了他们唯一的运动方式。

在这仅有的十几分钟里,他们奔跑,呐喊,为自己加油鼓劲。

即使到了午休时间,依然有很多孩子舍不得睡。

他们刷题、看知识点,不想让任何一点时间从自己的指尖溜走。

就像有人调侃的那样:直路谁不会加油?弯道快才是真的快。

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互相帮扶,却也在暗暗较劲,争先恐后。

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从灯火通明再到灯火通明。

一天的拼搏和坚持并不会终止于下课铃声,孩子们复盘自己,整装待发。

一天的结束亦是第二天的开始。

这就是真实的学习生活。

激励,兴奋,甚至有点“燃”。

但看完这段视频,我的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感受——

“压力”。

高强度地学习,频繁的考试、测验,只是看这些图就能感受到那种窒息感。

现在的孩子太能拼了,也太累了。

最近在网上有个话题挺火,叫“高考倒计时宝宝”。

刚刚出生的宝宝,身旁边放着高考倒计时的牌子,播放着考研老师的录像,引发无数家长跟风。

是幽默玩笑,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映射。

当今社会的家长们,焦虑成了主旋律。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有个段子这样形容父母的教育焦虑——

问: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1500个够了吗?

答:在美国够了,在中国肯定不够。

为满足自己的期待,把压力交给孩子,但作为压力的接受者,很多孩子们却无处发泄情绪。

可孩子们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负面情绪一直持续,很容易出问题。

一、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朋友对我抱怨,最近压力大总会掉头发,要是头发跟小孩子一样浓密就好了。

我马上给她泼了一盆冷水:只要压力大,小孩子也会掉头发!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一名12岁男孩疯狂脱发,被医生确诊斑秃。

真正的原因让很多家长后怕——

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休息时间不够。

学习压力大无法正确疏导,排解,孩子们就会寻找其他方式。

如果孩子不说,家长很难发现。

14岁女孩小宇排解压力的方式,竟然是吃头发。

每每感觉到压力大,她就会吞一次头发,时间久了毛发在体内堆积,造成持续腹痛。

后来家长才知道,是自己的打骂加剧了女儿的压力情绪,后悔不已。

二、压力会引加剧抑郁情绪

或许有人或说,压力大点好,压力也是动力。

这样理解没错,但现在越来愈多的家长弄不清压力的界限,孩子长时间在高压之下很容易自暴自弃,甚至崩溃。

2012年,研究者发现,中国25个地区2679名10-25岁青少年抑郁比例为20.3%。也就是说大约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

而且成绩不好的孩子,更容易有抑郁倾向。

一个刚刚上初二的学生,因为作业实在太多崩溃大哭。

为了完成作业她经常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挺让人心疼的。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不会处理,往往只有一句加油鼓劲。

情绪得不到发泄,积累久了孩子们很容易误入歧途,走极端。

之前有人在网上自曝,儿子曾在一次考试后离家出走,并且留了字条。

“爸、妈,我这一次的走,不是威胁你们、报复你们,我是感觉自己已经失去了那份在学习上下功夫,去死磕的劲。所以我走了,你们不要找我,我这次真的下定决心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孩子爸爸的回答是,“没想到。”

没想到孩子的学习压力会这么大,没想到孩子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每次孩子提起学习吃力,他们总是说要坚持,要努力,但从来都没关心过孩子的内心世界。

也正是这一次次的没想到,让孩子独自承受压力,很可能会做出让父母后悔的决定。

三、压力过大可能会危及生命

前阵子,经济学家宋清辉的儿子从17楼坠亡,引发家长深思。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作为父亲的宋清辉说,

孩子的死亡原因是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及“唯分数论”、对孩子心理辅导不及时、流于形式。

我们能从宋清辉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情况的介绍,感受到他压力——

“我儿子刚上初中的这两个月里,每天做作业要做到很晚,甚至还有不少当晚做不完,第二天上学前补做作业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打卡软件、作业群、家长群、家委群。

现在的孩子压力真的很大,但很多家长觉得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意志力薄弱,才承受住太大的压力的。

实际上,这些孩子们并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压力早就把他们最后的防线击垮,只差最后那一根稻草。

台湾心理学家王浩威在《全是为你好》里面写到:

“自杀可能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一切的痛苦;自杀也可能是一种沟通方式,在所有正常的沟通方法都无法奏效后,所诉诸的最后方法。”

如果压力不被及时排解,难处不及时沟通解决,当孩子觉得一切都没有价值的时候,轻生或许是最后一次抗议。

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及时帮孩子排解压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那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们正视压力,知道什么是压力,明白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这个年纪,压力的主要来源无非是学习、家长、同学。其中学习压力在众多压力来源中占大多数。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在一次演讲里说过——

压力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大概在小学之前没有压力,进入小学就开始有压力了,父母给的,同学给的,学校给的。

如果在孩子在小时候被保护的很好,丝毫感受不到压力,那么当他步入学校或者社会,压力就会突然把他压垮。

平时要给孩子一点压力,慢慢积累压力才能让孩子变成一个有韧性的弹簧。

所以有些家长怕孩子有压力,就完全由着孩子去玩去疯也是不对的。

能承受压力,才可以化解压力。

既然压力不可避免,作为家长,我们就要负责调节好压力的“度”。

孩子没有压力的时候要施压,压力过大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减压。

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压力时,第一反应其实是想父母求助。

但如果你给他的回应总是敷衍和搪塞,甚至贬低,那孩子就会自己承受并承担后果。

后台有个家长说,孩子最近就给她留了个纸条,她看完特别害怕,担心孩子会像新闻里说的那样伤害自己。

看完纸条,我发现其实孩子的反应并不大,完全可以及时止损。

那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压力大,像我们诉苦,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到他们呢?

一、认同孩子的感受

孩子遇到问题之后,向父母倾诉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我们就鞥不能用挖苦、贬低,嘲笑的方式对待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中说过:

“好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这主要有两点: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夸夸他们;当孩子受挫时,支持他们。

但很多父母,却很容易走相反的方向,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告诉他们不要骄傲;当孩子受挫时,怪罪说都是他们自己的错。”

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和谐沟通,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用温柔、积极的对话让孩子勇于敞开心扉,然后再进一步沟通。

二、主动沟通,替孩子缓解压力

成年人和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不明真相就急于斥责孩子后果会很严重。

先诱导孩子把遇到问题说出口,了解完情况再做判断。

在生活中要制定减压计划,尤其是在学习任务上,找到压力的平衡点。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这样在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孩子更容易有积极的情绪反馈,有利于提高抗压能力。

遵循“先情绪、后成绩”的关注顺序:家长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情绪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情绪,有利于情绪的化解。

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得不到解决,家长还应该主动寻求同学、老师以及社会的支持。

三、孩子的意见也很重要

在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可以定时开展“家庭会议”共同商讨可以执行的规则并严格执行,定期听取孩子的意见反馈,及时调整。

四、持续关注、陪伴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长久的陪伴和关注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李安曾经说过,“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们尊敬。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某一个标准。”

严格要求自己,才更有资格去教育孩子。

家是讲爱的地方,爱和陪伴比任何教育方式都来的有效。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才会更有勇气面对压力。

点个「在看」吧,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面对压力,化解压力


币报道 http://www.jxyitongnian.cn/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无名商贸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无名商贸网 X1.0

© 2015-2020 无名商贸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