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ktv 中国的发展速度震惊全球,其中最惹眼的就是“基建”。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行业,却在中国人手中数次创造奇迹。著名的甘塔斯隧道,25个国家参与竞标,但等到现场考察时,集体退出。最后中国接手用7年的时间,打破外企口中“太难无法建设”的预言。当然也并非每一次中国基建都能创造奇迹,例如在2020年中国基建也罕见的放弃了一个“天价项目”。 虽然这一个价值2400亿的工程最后无疾而终,中国基建玩砸了,但是追根溯源失败的原因还是出在“合作方”身上。首先,这是英国提出的核电站项目。当时不少国家也曾参与到竞标,但是在经过考察之后,纷纷选择放弃合作。最后英国不得不向中国发出邀请,希望能够帮助其建成新的核电站,缓解能源供给问题。看在2400亿的面子上,中国企业选择了合作。然而好戏还在后面,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开始有条不紊的推进项目时,英国一方开始作死。 第一:调整材料标准,不断提高标准,导致材料方面的预算超支。如果想要将项目进行下去,那么中国企业就不得不垫付大笔的材料费用,之后很大概率英国方面也不会追加项目投资,所以这时面临着入不敷出的风险。如果只是存在风险,那么中国企业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毕竟做好这一单即便挣不到钱,也能让自己的“名气”大涨。然而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英国的丑态也展露无疑。 第二:因疫情问题延长工期,原本定于在2020年完成工,结果英国方面称出于防疫考虑,需要延期三年到2023年。这一要求刚一提出,就遭到中企的强烈反对。工期延长不但会增加成本投入,而且时间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最后的结果就是中方不断亏损,而英国却坐享其成。 最后中方选择半途而废,及时止损。英国的套路很直白,就是想用中国人的钱,帮英国人建核电站。总而言之最后的受益方一定是英国,而失败的风险全部由中方承担,这种不合理的合作不进行也罢。随着中方的撤离,英国第三核电站项目彻底凉凉,其他国家也不是“看不到”,所以至今没有人愿意去接手,都担心被英国坑。 (文/小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