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化粪池厂家 往返青藏线 董瑞泉 在我当汽车兵的岁月里,曾多次在青藏线上执行战勤运输任务,而坐在车箱上执行“特殊”任务,却给我留下了难以深深的印记!
那是一九六九年八月,我们连队有八台车要送去青海西宁市地方汽车修理厂大修。根据团里安排,我驾驶五连二班11号车,在唐遵明付排长带领下,按团司令部行车计划,由拉萨向西宁驶去。 经过缓慢的行驶,于八月底安全抵达西宁市。我们没有进驻西宁兵站,而是被团西宁“送修指挥部”安排住进了西宁医学院的一座教室里。住定后,我们将八台车送进大修厂,尔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等待期间,每天的上午政治学习或讨论,下午自由活动。我们去西宁时,天气还比较热,去西宁的人员,领导在出发动员时,估计两个月便可回到拉萨,所以出来时均未带冬季着装。 时间到了十月下旬,可送进修理厂的车辆,仍没有修好出厂的消息。这时的西宁,天气也开始冷起来了,送修人员的伙食费也所剩无几。这时候,大家心里都着急起来。在车辆不能按时修好、人员着装和给养面临严峻的情况下,唐付排长经请示上级,同意我们派人乘兄弟连队回拉萨车辆,去取衣物等。 这时,我自告奋勇,向唐付排长提出了执行这次任务的请求,唐付排长当即表示了同意。经过十多天的行车,我终于回到了拉萨,回到了连队。我向连队领导汇报了西宁送修人员面临的情况,并提出急返西宁的要求。经过两天的紧张筹备,我办妥了回西宁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于第三天早上,坐上了团张参谋长去西宁办事的团05号大卡车(空车),向西宁方向疾驶而去。 十一月的青藏线,这时已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我坐在虽有蓬布的车箱上,尽管脚穿毛皮鞋,头戴棉皮帽,身着皮大衣,“全副武装”也抵挡不住严寒的侵袭!我坐在零下近二十度的车箱上,冻得我手脚冰凉、麻木,浑身颤抖,嘴里呼出的热气,使我的眉毛和棉皮帽的前沿,结成了薄薄的霜冻,沙石路上扬起的沙尘,沾满了我的全身,只有两只眼睛,保留了原有的本色。 坐在颠簸的空车上,好像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颠出来一样。中途下车吃饭时,我双腿麻木不会行走,说话时嘴巴上下“打架”,说不出话来。张参谋长和吴秉堂参谋扶着我在原地慢慢走动并关心地问我能否坚持?我点了一下头,示意可以。因为要赶路、抢时间,一路上,驾驶员开两个兵站,吴参谋开一个兵站,除了吃饭和加注油料外,基本上是人休车不停。 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我们终于于第三天早上,安全抵达西宁,我将所带衣物、信件等逐一交给了同志们,完成了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唐付排长表扬我是“好样的,不愧是刚二班的兵!”战友们都为我竖起大拇指,称赞我是“雪中送炭”,我开心地笑了。 那次往返青藏线,虽已过去了五十多年,但至今却记忆犹新,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因为吃苦是我们二班的光荣传统,享乐是我们二班的本色!我为自己曾是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的战士深感荣幸和自豪!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董瑞泉一九六八年三月入伍,一九七0年入党,一九七一年三月由班长提为连队副指导员,后调团政治处干事。曾被评为团、军区后勤部、军区学毛著积极分子,并分别出席了团、军区后勤部、军区表彰大会,被团党委树立为“干部标兵”。于一九七九年九月转业至陕西省一八六煤田地质勘探队工作,曾任该队保卫科长、党办主任等职,政工师职称。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