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环境来讲问题不大,如果将范围扩张到全世界,那么想要把GMS软件转移到HMS就显得尤为困难。因为国内的环境基本不依赖GMS,而国外环境属于重度依赖GMS。
从上图可知完整的安卓系统分为两大块。一块是Android开源平台AOSP代码库,它提供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基本骨架,包括了Linux内核、虚拟机,以及部分基本用户界面,比如通知面板、主题、设置等等。AOSP代码库是GPL和Apache的和许可,虽然谷歌会定期发布新的AOSP代码,但说句不好听的AOSP还是在谷歌闭门造车的情况下不断的更新的。
另一大块代码则是谷歌的移动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MS。GMS并不是开源的,虽然谷歌表示GMS套件本身是免费的,但实际每台设备的验证成本约0.75美元,已经静悄悄在手机出厂时就已经收取了,你买Android设备的时候已经付了这样一笔钱。
GMS可不仅仅只是谷歌的移动服务而已,GMS提供了大量的API供第三方的APP使用,比如APP的账号验证、消息推送、位置服务等等功能都依赖于GMS。通过调用GMS的API,APP的开发者可以快速的开发出自己想要的APP。结果就是许许多多的APP不仅仅是一个Android的APP,他们其实是GMS的APP,如果没有GMS的专有、非开放的API就会无法运行。 硬件产商可以通过4种方式来使用Android系统第一种方式自然是同时使用AOSP和GMS,这是谷歌最希望硬件产商采取的方式,这种方式占了绝大多数,比如三星、HTC、LG等厂商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这条路线可以确保与所有的第三方APP拥有最佳的兼容性。但并不代表硬件厂商就不能对系统进行定制了,虽然GMS附带了很多大礼包,但硬件厂商还是可以使用自己的APP与GMS提供的APP并驾齐驱。
第二种方式就是完全的忽略掉GMS的存在,国内目前很多手机厂商就是采用这样方式,比如华为、小米、OPPO、VIVO等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应用商店和移动服务来填补GMS的空白。但将视线放眼到全球这种方式依然属于劣势,假如买的手机连第三方的一个APP都无法正常运行那么体验是非常糟糕的。
第三种方式则是仅使用AOSP,使用一个和GMS的API基本相同的功能来替代GMS,但几乎没有人或者公司能真正的走上这条路,最为接近的则是亚马逊。
第四种方式则是使用AOSP提供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服务,比如对硬件、电话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一个全新的平台和API。很大程度上华为的鸿蒙系统就属于这种类型。鸿蒙系统选择兼容Android的APK程序很大程度上在于软件生态和用户的缺失。华为的HMS Core有望催生我国自主移动应用生态系统,但离全球生态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因为在海外Android设备如果没有GMS几乎寸步难行。
软件开发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个还真的就不太好评价,还是要看开发者或者开发团队的技术水平,你看国内很多的APP不是很快就推出鸿蒙版的了吗?开发者真正关注的是用户对于GMS、HMS框架的粘性,如果用户都很难摆脱得了GMS,那么HMS就很难形成规模,那么开发基于HMS的APP就等于白烧钱。
从华为的一些列动作就知道HMS在国外并不太好推。比如华为就通过百万奖金曾举办过HMS全球应用创新大赛来激励开发者。截止2021年上半年HMS开发者数量超400万,应用数达到13.4万。 深圳水疗 深圳SPA 深圳桑拿情报站 深圳桑拿网 深圳桑拿论坛
这个数据和GMS相比还很大的差距。但华为迈出了这艰难的一步,过去微软、三星、黑莓、Mozilla等等知名大企都曾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移动生态但最终都失败了。华为目前的成绩算得上是不错了,通过华为打造的一系列的开发工具,开发者从GMS转到HMS变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 |